VPN | 辦公網 | 統一信息門戶 | 辦公電話 | 工作流程 | 電子郵件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访客
大學論壇
當前位置: 首頁>>大學論壇>>正文
地方高校如何通過結構調整提升教育質量
2015-10-08 09:01   教育创新研究院   (點擊: )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做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已成爲我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其中包括地方經濟的發展。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有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地方高校應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新要求,通過結構調整,提升教育質量,爲推動新常態下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升教育質量,其內在動力源于地方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地方接收原中央部委下放的所屬院校、學校重組合並升格、地方新建等多種途徑,我國初步建立了數量較多、類型多樣的地方高校教育體系。20世紀末以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的轉型進程中,地方高校迎來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校數量、招生規模迅速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才供給長期不足的矛盾,爲中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但隨著地方高校數量和規模的急劇增長,其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專業設置盲目跟風、缺乏發展特色,千校一面現象嚴重,造成校際之間過度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師資隊伍嚴重滯後、教學質量不高、課程設置落後,學生能力和素質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導致就業困難。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地方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成爲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可見,加快高校結構調整,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是地方高校在激勵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內在要求。

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也是地方高校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在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实现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高度关联。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转型切换,必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带来深刻的影响。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将进一步转变,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必将对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专业结构体系、区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切不可置身事外,只有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方高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在发展目标、理念、思路和方法上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地方高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助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必须先确保自身发展的质优效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摒弃片面追求规模扩充、设施建设等旧的外延式发展的效益观,树立注重教育教学质量、人才输出质量的新型内涵式效益观。通过主动的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多样化人才培養途径,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业能力与岗位创新能力,以更好推动创新创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教育质量,还需要注意体现高等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会尊重客观规律,按照相对稳定的逻辑轨道运行,任何一种无视规律、意图超越规律的发展形态都会被时代所抛弃。高等教育是一个包含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多种内部因素的复杂系统,有着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必须按照现代大学的规律办学,按照人才培養的规律教学,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不仅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遵循所培养人才的身心规律、教育教学的行业规律,才能获得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使地方高校在联结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地方高校只有主动适应地方,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政府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首先,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应与地方的优势特色对接。地方高校依托于地方而存在,服务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上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相结合,并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发展策略。其次,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地方的产业需求对接。新常态下,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与产业间关联的高度化,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地方高校需要实施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增设与地方经济特色资源配套的新兴专业,建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以实现专业与经济产业的无缝对接,最终适应产业调整和技术提升的内在要求。再次,地方高校的教学过程应与地方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相对接。当前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不高的外在表征体现为输出人才就业率低、岗位适应力低和创新变通能力低,不能较好地服务于当前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应着力推进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的衔接与实时同步,有效促进产教一体化,推动人才培養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来源:光明日报 滕金生 朱德全 )

關閉窗口

Copyright ? 2006-2021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咨詢電話:(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